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天下 > 聚焦 > 正文

青海迎来蔬果丰收 2021年经济作物产值近35亿元

2021-12-19 16:44:37 作者:汪晓青 来源:央广网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央广网西宁12月19日消息(记者汪晓青)记者从青海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今年,青海省全力保障蔬菜生产供应,优化各类果品种植,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据统计,青海省种植蔬菜67.03万亩、果品12.86万亩,蔬菜、果品总产量分别达152.49万吨、15.83万吨,产值预计达34.5亿元以上。

蔬菜果品喜丰收

根据农业农村行业部门的统计数据,预计2021年青海省蔬菜播种面积67.03万亩,总产量152.49万吨,产值达到30亿元以上。其中,大白菜、普通白菜、结球甘蓝、萝卜、胡萝卜、西葫芦、辣椒、菠菜、大葱等种植面积较大。果品生产主要集中在东部农业区湟水谷地和黄河沿岸的川水地区,预计2021年青海省果品种植面积达到12.86万亩,年产各类果品15.83万吨,产值达到4.5亿元以上。

近年来,青海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推动、农民主体的原则,积极培育经济作物生产、销售、休闲相结合的新型业态,打造蔬菜种植基地、食用菌生产基地、特色果品生产基地,青海省蔬菜、果品种植积极性增强,种植规模、种植种类日益增多,经济作物健康稳定发展。

蔬菜种出新“天地”

青海省是我国生产反季节蔬菜和食用菌的最佳生态适宜区,经过多年发展,青海的夏季冷凉蔬菜生产已经走过了试验、示范和推广的过程,探索和总结了一整套适宜“高原冷凉性”气候特点的成功栽培技术,积累了一定的生产、加工和保鲜技术经验。同时,青海高原是地球上四大超净区之一,其农业生态环境洁净,没有工业污染,土壤、灌溉用水、大气质量等条件符合生产绿色有机农产品要求,有利于培育绿色有机经济作物产品,基本形成了多个优势蔬菜、果品产区,优势产品区域化格局。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使我省经济作物生产迈向高质高效、低碳循环的良性发展方向。

随着“菜篮子”建设工程的实施,青海省大力开辟新菜田,强化旧棚改造,一批设施蔬菜基地水电路及保温冷藏保鲜等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种植规模迅速壮大,现代化发展水平明显提升,青海省蔬菜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同时,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的引入推广,引进茄果类、瓜类等八大类30余个种类251个蔬菜新品种。建设循化线辣椒、乐都长辣椒等10余个地方特色品种提纯繁育基地4800亩,蔬菜种植呈现出营养化、多样化、优质化和均衡化的趋势,新品种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不断提高。

近年来,青海省上下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实现了蔬菜良种良法良机配套,高原现代蔬菜产业保持了持续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如互助县的冷凉夏菜供港基地建设、民和等县利用保温性能不好的废旧日光节能温室发展赤松茸等食用菌生产、湟源县荷兰豆(长寿仁)为主的特色蔬菜种植基地等等,为高原绿色有机蔬菜产业步入快车道,看到了希望,注入了活力。

高原大地果飘香

青海省果品立足于区域优势和资源特点,重点在黄河、湟水流域发展果品,生产示范效应逐步显现,设施基地建设规模不断壮大,综合生产能力有了显著提升。同时,着力培育了一批如海东市的富硒水果产品、循化的两椒一核、尖扎黄果、贵德软梨和长把梨等青藏高原特色果品,对我省特色果品品牌打造起到了引领作用。推广施用优质有机肥、配方肥、果树高接换种,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果品栽培关键技术的推广应用不断加大,科技支撑作用明显增强,提高了果品生产绿色发展水平。

如今,青海省形成了以黄河流域薄皮核桃、早酥梨、大接杏、梨枣为主的果品生产基地,湟水流域以樱桃、人生果、葡萄等品种为主的生产基地以及黄南州百里万亩果树林带,各地设施果品基地为补充的生产格局,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为农牧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