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天下 > 聚焦 > 正文

美丽中国什么样?怎么建?“三个阶段+七大重点领域”擘画美好未来

2024-01-12 16:08:11 作者: 来源:央视网  责任编辑:陈雨文   我来说两句

央视网消息:1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意见》将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对美丽中国建设的目标路径、重点任务和重大政策都提出了细化方案。

《意见》共包含10个方面33条,明确了分三个阶段全面建成美丽中国,分别是到2027年美丽中国建设成效显著,到2035年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美丽中国全面建成。主要目标是:到2027年,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推进,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到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全面形成。展望本世纪中叶,生态文明全面提升,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形成,重点领域实现深度脱碳,生态环境健康优美。

《意见》系统提出了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示范样板、开展美丽中国建设全民行动、健全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7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 万军:首先是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这是根本。当然,美丽中国怎么美,更多要靠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与提升,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仍然是重点任务,文件也明确了一系列标志性目标。

《意见》明确,到2027年,全国细颗粒物平均浓度要下降到每立方米28微克以下,全国地表水水质、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分别达到90%、83%左右,美丽河湖、美丽海湾建成率达到40%左右;到2035年,全国细颗粒物浓度下降到每立方米25微克以下,森林覆盖率提高至26%,水土保持率提高至75%,全国自然保护地陆域面积占陆域国土面积比例不低于18%。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洪向华:《意见》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系与定位。同时,《意见》聚焦美丽中国建设的目标路径、重点任务、重大政策提出细化的举措,部署了一些重点任务,这些都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基本遵循。

美丽中国怎么建?七大重点领域组成路线图

美丽中国不是空洞的目标,而是由很多具体内容组成的。在这次印发的《意见》中,明确了建设美丽中国的七个重点领域。专家介绍,这些重点领域的选择综合了多方面的因素,既考虑了未来工作的重点,也兼顾了目前存在的短板,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了明确的路线图。

这七大重点领域分别是:推进美丽蓝天、美丽河湖、美丽海湾、美丽山川建设,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美丽城市、美丽乡村。其中,前四项内容涉及组成生态环境的要素和领域,后三项内容则与我国的各个区域和地方相关。这些重点领域的选择兼顾了多方面因素,比如区域重大战略是我国经济、产业和人口集聚的重点,是美丽中国建设的主战场。所以,《意见》提出要以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黄河流域等5个区域重大战略为重点,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而农村生态环境是美丽中国建设的突出短板,与人民群众的期盼仍有较大差距。《意见》提出,要统筹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有效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和黑臭水体,建设美丽乡村。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 万军:美丽中国建设系列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载体,从要素和领域方面将生态环境保护、污染防治攻坚战与美丽中国建设的长远目标结合起来,要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推动国家重大战略区域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城市和区县要一市一策、一县一策,积极建设美丽城市、美丽乡村。

专家介绍,《意见》强化了正向激励,充分激发美丽中国建设的内生活力。尤其是突出了对地方改革创新、企业绿色发展和公民广泛参与的激励,比如鼓励自由贸易试验区绿色创新,推进生态综合补偿,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绿色债券,建立“碳普惠”等公众参与机制等。通过实施全民全社会行动,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共建共享。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