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网专家”杨永信最近推出以电流刺激脑部的电击治网瘾方法,引起了极大争议。记者探访后确认在杨永信网戒中心,孩子受到电击,并服用精神类药物,多数入院时大多被强行押制。对此,大部分“网瘾孩子”家长表示认同,另一些专家却认为有待商榷。(《中国青年报》5月7日)
对迫切希望孩子少上网,希望孩子能回归到学习、成长正轨上来的家长们,其心情是可以理解的。毕竟青少年,尤其是未成年人,自我约束与控制能力相对较弱,长期沉溺于网络,必定会影响到学习和健康成长。
但是回过头来想想,孩子们沉溺于网络,家长们有没有责任呢?贪玩是大部分孩子的共性,作为信息时代基本生活特征与符号的网络,自然对贪玩的孩子们,有着不可抗拒的诱惑力。但很显然,无节制地上网,甚至通宵不归,父母们无论如何都无法推卸责任。有的管教太严招致孩子逆反;有的则长期疏于监管,任由孩子放纵游玩;有的教育方法欠妥,不善于与孩子沟通,青少年在家里无法满足正常的交流欲望后,沉溺于网络也是必然。
所以,孩子沉溺于网络,并非病理学上的不可抗拒的病毒感染,而更多地是心理、感情上可调节、舒缓的精神症状。俗话说,心病还须心药医,强制性的物理治疗,其结果必然难以凑效,或者最终是戒除了所谓的“网瘾”,却可能其因强制性二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阴暗影响。
强制治疗有没有涉嫌侵犯人身自由?这一点很值得捉摸。就目前国内精神卫生方面立法看来,并没有相关的规定和说明,或许有人可以以法无规定则可为来辩解。但违背他人意愿甚至是限制未成年人自由,则很难逃脱限制他人自由的嫌疑。
无论是一般的生理医学治疗,还是精神治疗,从业者必须取得相关资质,才可进行相关医治工作。但就提供的相关资料看来,这位所谓的“网瘾专家”,非但没有执业证书,甚至连心理治疗师这个职业都不知。无证行医,是什么样的行为?该担什么样的责任?这一点无需多说。
缺乏基本的人性关照,制定所谓“网瘾标准”本是大错,而毫无法律依据的非法行医,则更是错上加错。孩子沉溺网络,成人社会不去从自身反思,不能以积极地教育和影响加以引导,却拔苗助长式地以简单粗暴的方法,冒着违法的风险去应对,真不知到底是孩子们“病”了还是我们这个社会“病”了?(刘长锋)
(责编:李艳)
- 2009-03-27打击“网络色情”不能单靠母亲
- 2008-09-04400万网瘾少年考问如何管住网游
- 2008-11-25网瘾属不属于精神病是无谓之争
- 2008-09-01仅有问责制就能挽救“网瘾少年”?
- 2008-11-24“网瘾”标准公布后,网编都疯了
- 2008-11-10给“网瘾精神病患者”一个精神面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