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教育应该写入大学教材!
www.fjnet.cn 2009-06-15   来源:东南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资料图片

  昨天下午,上海某婚恋平台的“爱情魔法学校”开学典礼正式举行。据介绍,有四百多人申请加入该学校,其中年龄最大的有63岁的“爷爷”,也有1993年才出生的未成年女生,还有近二十人为上海复旦、同济等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记者发现,如今的大学生还真有不少是“智商高、情商低”的,“爱情教育”课程因此受到青睐。(2009年6月14日《新闻晨报》)

  爱情的神圣与庄严,神秘与美好吸引着无数青年男女为之折腰。有人说:“有青年人的地方就会有爱。”但是,大学校园里并非都存在着完满的恋爱,并非都闪动着幸福的恋人,并非每个爱情的渴望者都能品尝到甘甜的爱情之羹。大学生或因心智不太成熟、爱情观比较理想化,或因忙于学习、与专业打交道的时间远远多于与异性交流,导致了部分学生‘学业得意,情场失意”。“爱情魔法学校”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给学员教授爱情心理学、社交礼仪、形象设计等课程,通过让学员们在上课和游戏的过程中接触异性朋友,使“智商高、情商低”的学生学会“如何谈恋爱”,最终性修成正果,这事功不可没!

  “爱情魔法学校”最大的社会意义在于对教育思想“灰色地带”的突破。尽管《婚姻法》的修改,使大学生恋爱现象得到了法律的认可,但是当今学校的教育思维还是有点“左”。“性教育”羞羞答答,摇滚乐不能进课堂,“爱情”更是可望不可及的教育禁区,这种“灰色思维”试图营造一种安全、健康、有效的学习氛围,却恰恰阻碍了学生们对正常信息的渴求,忽略了他们独特个性的感受能力,钳制其正常爱情观的形成。

  由于缺乏鲜活的情感教育,学校教育形成“教育盲点”,学生只有把目光投向现成的实例,按图索骥。影视作品里的爱情镜头,街头“又露又透”的“爱情画面”,不健康的小报、黄色书刊、黄色光盘及黄色网站成了为数不少的学生的教材。信息博杂,缺乏正面引导,不少学生形成了畸形、变态的爱情观念,对爱不负责任,寻求刺激,游戏爱情、蹂躏情感等。一些学生只注重自己的主观感受,轻视理性思考,凭一时冲动就做出草率的决定;一些学生坠入情网不能自拔,学习、学业受到严重影响;一些学生注重观念更新,轻视传统道德,见异思迁,频繁更换对象,甚至是当二奶、做小蜜,当暗娼、做小姐,破坏了大学生的良好形象。“爱情魔法学校”有针对性的教、学互动,无疑是对传统教育观念的突破,对于遏阻不良社会风气,无疑是一种有效措施。

  与其让学生无师自通,不如解放教育思想步伐。让学生接触爱情之类的主题教育不会形成洪水猛兽,更不会将学生教育成意识紊乱,学生有了对恋爱的正确认知,又有老师的正面引导,这种变堵为疏的及时解放,恰恰能让学生从各个层面了解丰富爱情。像“爱情魔法学校”举办的“找同桌/心锁速配”、““优质同桌评选”、“心有灵犀”的活动,可以培养大学生们表达爱、接受爱、用心爱、维护爱的正确行为方式。在活动中出现的“逃课男”、“逃课女”的现象,可以提高大学生们面对“爱情转移”、“爱情失败”的心理素质。通过这种有针对性的认知,再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爱情涵义的专题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领悟爱情的真谛,而且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念。这样的教育不仅仅应该是婚恋平台来举办,而应该成为大学的必修课程。

  教育也要与时俱进。只要解放思想,认真规范,爱情写进大学教材也是一种教育的大智慧,值得期待!(李新月)

(责编:刘宝琴)


  • 相关新闻
福建日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福建日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属福建日报网所有,任何未经本网协议授权的非新闻性质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福建日报网,违者本网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建日报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建日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建日报网联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