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传播工具的广泛运用,让政府常常处于疲于避谣的被动局面,这是必然的吗?当然不是,出现这种局面,肯定有政府方面的原因。
“掌握主动权,不能让政府信息发布跑不过谣言。”昨日,国务院新闻办重庆新闻发言人培训班上,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播学院刘笑盈教授给重庆市的新闻发言人支招。他认为,政府形象=政府行为+政府传播+媒体传播=公众总体印象和评价,所以,这就要求政府官员既要做得好也要说得好。(《重庆晚报》2009-10-22)
刘教授所支的招非常专业与精辟,政府不掌握主动权,那就只能被动辟谣,费力不讨好。当然,要做起来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了,因为如果刘教授所支的招要真正被用起来,而且用好,那么政府首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要认真分析一下,谣言为什么会有市场?许多时候,为什么人们宁愿相信谣言而不相信真相?按照经济学的原理,真相与谣言相互之间是一种可以互相替代的“产品”,真相可以替代谣言,谣言也可以替代真相,政府应该是真相的提供者,而别有用心的人是谣言的提供者,两者在不断进行拉锯,争夺公众。从公众的角度来说,当然是希望得到真相的。问题是如果一个社会出现了真相和谣言混淆,在大家的经历中,常常得到的所谓真相,其实不叫真相而是谎言,而被政府当成谣言的东西里,却包含着真相。当真相常常是通过所谓的谣言来传播,而谎言却被当成真相来让大家接受的事发生过,特别是经常发生以后,那么,真正的谣言也就有了市场,那些渴望了解真相的人们,就不得不将得到真相的路放到所谓的谣言那里,而在这种情况下,谣言再打着真相的旗号就非常容易,谣言从而拥有市场,甚至其“市场占有率”超过真正的真相也就不足为奇了。
按照刘教授的公式:政府形象=政府行为+政府传播+媒体传播。政府在公众眼睛里的形象如何,是否值得相信,首先还是要看你政府做得怎么样,上面分析真相的市场之所以会大块被谣言占领,最重要的原因是政府自己在没有“做好”的时候,仍然希望大家相信它做得“很好”,于是不得不让谎言充当真相,要达到这个目的,无论你政府的嘴是如何的巧舌如簧,毕竟无法遮盖住最终的真相,想通过动嘴来弥补事实本已存在的问题,那肯定只能是越努力越让“谣言”趁虚而入,可见,谣言之所以在“市场上”从真相那里攻城掠地,让真相丧失了大片“大好河山”,这“军功章里”,自然有别有用心者的一半,但至少也有政府的一半。
高手过招,强调的是狭路相逢,先下手为强,不过,还要看你手中的剑是不是够锋利,如果你使的是一柄木剑,你连刺对方几剑都不能打败对手。所以,掌握主动权,当然是强调在应该说话的时候,第一时间说出真相,但更重要的并非政府的嘴一定要张得特别大,而在于政府所做的,是政府那张嘴的坚强后盾,政府一旦张口,就应该是“金口”,含金量最好是100%,也就是说,这张嘴说出的是真正的真相,它才是锋利无比的剑刃,那样,谣言的腿再长,恐怕也无法对抗政府的嘴,否则,有时候你说得越多,公众越觉得你是在撒谎,那就适得其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