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时政观察 > 正文
期待更多群众认可的“亮点”
www.fjnet.cn 2009-12-23 17:31  刘福享 来源:光明日报    我来说两句

时下,“亮点”一词在许多场合成了热门词语。如一些领导下基层检查时要问有什么“亮点”;在不同的会议场上时不时要强调的是出些“亮点”;在做经验交流时也要求要讲“亮点”;考评工作时主要是看“亮点”等等。如果对这些表面喧嚣和热闹的“亮点”来一遍细查,不难发现其实是良莠不齐、金石混杂,一些“亮点”让人振奋, 一些“亮点”让人无奈。

通常来讲,亮点应该是指有光彩而引人注目的人或事件,指的是有突出的优点。近年来,在群众心目中的令人振奋的中国亮点很多,如延续两千多年的农业税成为历史;全国免除城乡义务教育学杂费;基本医疗保障覆盖十几亿人;农民开始享受国家普惠式养老金;城乡居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保障;还有从缺吃少穿跨越到温饱有余,迈步加速全面建设小康;还有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神七飞天实现太空行走,上海世博会成功申办等等。这些“亮点”群众不仅认可,而且更是感到自信、自豪。

在工作中追求特色,把“亮点”作为奋斗目标,本无可厚非且应予鼓励。然而现实中,一些人、一些单位却是刻意去追求“亮点”。如有的干工作定目标,不是从为群众谋利益出发,而是把个别领导的喜欢作为依据;有的办事不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而是从个人的嗜好出发;有的抓创新不讲科学,却热衷于标新立异,结果多是昙花一现;还有的是看到别人工作出了“亮点”,就“闭门造车”,在家编规划、上项目,提出“率先实现某某伟大工程”、“打造某某国际大都市”等等,口号一个比一个响……显然,这些“亮点”有失偏颇,应引起注意。

上述种种情形,虽然有了表面看来流光溢彩的“亮点”,但群众却没能得到实惠,甚至利益因此受到影响。这样的“亮点”,不仅名不副实,而且与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背道而驰。进一步说,谋“亮点”一旦成为谋取私利的“口号”,成为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平台,还会导致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下滑,不能实事求是和脚踏实地。群众不欢迎的“亮点”,无疑是越少越好。对那些不愿艰苦努力,终日浮在表面巧打算盘,只管在表面做文章、搞形象工程的“亮点”,相关管理部门还需及时加以制止。

把有特色的“亮点”作为工作规划去抓,无疑是一种良好的为政取向,但这种为政取向的前提是能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惠。如果缺少一颗务实为民的心,所谓工作“亮点”也就是失去了灵魂的空壳。建设和谐社会,功在实干。眼睛向下,为人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百姓就欢迎就爱戴;闭门造车,所谓的“亮点”自然离群众的拥护很远。期待更多群众认可的“亮点”不断涌现。


责任编辑:刘宝琴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