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留守儿童相约自杀是社会之痛
www.fjnet.cn 2010-07-05 22:39  汪代华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扶风县杏林镇5名小学六年级的学生,相约到一古庙里喝农药自杀,幸被过路村民发现后及时送往医院。2名学生经抢救后脱离危险。其他3人检查无恙后回家。记者了解到,5个孩子中4个是农村留守儿童。目前,公安机关已介入调查。(7月5日《华商报》)

看罢这则新闻,想起日前我到乡下走亲戚,亲耳听到一首农村留守儿童篡改的“世上只有妈妈好”的儿歌,那小女孩眼含泪花,反复地唱道:“世上只有妈妈好,可惜很少见得着,爹妈出外去打工,我在家里像根草,多想妈妈抱一抱,幸福哪里找……”

从这首被篡改的儿歌中,我看到那留守女童想念爸爸、妈妈的思念之情;从那渴望的眼神中,我读懂了留守儿童呼唤亲情的呵护。

当前,受城乡“二元结构”及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农村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其子女大多数留在农村,于是就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留守儿童。据资料显示,我国目前农村留守儿童至少有2000万,而且这个数字还在逐年增长。由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及教育条件相对落后,留守儿童的教育存在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教育的和谐发展,成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一个“不和谐音符”。由于父母长期没有和子女在一起,部分留守儿童在生存发展中面临着突出问题:由于没有父母很好的生活照顾,部分留守儿童营养严重不足,身体健康受到很大损害; 父母在外打工,一些留守儿童农活、家务活增多,学习成绩下降,有些还由于厌学等原因逃学辍学; 由于亲情缺失,儿童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一些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个性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 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缺乏道德约束,一些留守儿童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出现行为偏差,留守儿童违法违纪案件呈现上升趋势。据全国妇联对12省市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显示,部分留守儿童因父母不在身边,经常受到同学、邻居的欺负。一些地方还出现了强奸留守女童的恶性案件。留守儿童相约自杀的主要因素,是长期缺乏父母关爱所导致的心理危机的结果。

由于家庭教育的缺乏,学校教育的不到位,政府救助和社会关爱程度不高,他们长期缺乏亲情呵护,引发出学业失教、生活无助、心理失衡等诸多现实问题。这一令人堪忧的问题,是社会之痛,当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我们常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让孩子赢在走起跑线上。那么,要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现实问题,不能只停留在教育自身改革和完善的层面,而应将其放到构建和谐社会大面上来思考,从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等层面来寻找对策。

首先,政府要在保护留守儿童权益问题上,发挥主导作用,配置教育资源,完善城市对农民工的管理和社会救助制度,让留守儿童尽量不再留守。再者,家庭应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亲情呵护和心理关爱,不能只满足留守儿童有吃有喝有学上。国际基础教育界有一句名言:“一个母亲,能胜过100个教师;一个父亲,能胜过100个校长”。让亲情关爱永驻留守儿童心灵。同时,各级政府的党团、妇联组织,应建立相应的关爱和帮扶救助机制,使农村留守儿童能在同一片蓝天下,沐浴关爱的阳光和温暖,使他们在平等、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