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银行揽存企图掏空谁的荷包?
www.fjnet.cn 2011-06-30 07:46  熊传东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今日起售多款七天期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达5%~5.5%,欲购从速!”类似的银行理财产品广告,每到季度末就如雪片般飞来。在存款准备金率一提再提的背景下,缺钱成为困扰银行的一大难题。眼下又到年中关口,无论是理财产品收益率走高、揽存成本飙升,还是暗示按揭客户提前还贷,种种迹象都凸显当下各家银行对资金的争夺战已趋白热化。(见2011年6月30日新华网)

众所周知,银行的经营原则为盈利性、流动性与安全性,从盈利性角度出发,贷存比越高说明资金使用越有效率且利润也多,但从流动性及安全性角度出发贷存比必须规定在一定的范围内,否则就会出现问题,所以银监会规定的贷存比“红线”为75%。故而在贷存比的高压下,各银行对资金的需求愿望是非常强烈的。从某种程度上说,银行正面临着严重的存款不足,所以说各种高息揽存的出现也就不为奇了。

说来也怪,不仅现在企业为缺钱而烦恼,一向为企业提供资金血液的银行也陷入“很差钱”的境地。可见,现如今连银行都“差钱”,敢问百姓荷包又有多少?各大银行纷纷揽存企图掏空谁的荷包?更有甚者,有的银行为达到实现其揽存目标,连中后台工作人员、门卫和安保都被拉进了揽存大军,也各自背负着拉存款的任务和指标。

由此,各银行对资金展开争夺战的白热化,已逐步上升到潜意识地“揽存乱象”格局。笔者不得不提出五大“拷问”。

拷问之一:银行真有可能因没钱而关门吗?有银行业内分析人士称,因央行连续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累积上调幅度达600个基点,如果以M2余额平均70万亿元(2010年1月末为62.51万亿元,2011年5月末为76.34万亿元)进行粗略计算,此轮调控已直接冻结银行体系资金4.2万亿元。如果再往上调的话,一些存贷比很高的银行可能真要没钱营业了。笔者以为,在目前流动性收紧的政策之下,银行之所以为此焦头烂额。一是源于银行“名大虚空”,二是基于银行“根基不实”,三是体现银行“应急不力”。至于市场传言的某些银行无钱可贷,而多家银行陆续抛出的再融资行为也证明了银行对于资金需求的迫切几乎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无论是银行自我敲响的警钟,还是银行想借助于外力求援于火线,这一切无不说明,我国银行真该多炼炼“内功”了。只有拥有一身“内功”,方能化解万难之策。

拷问之二:国银“差钱”因多大的“户”?某国有银行人士认为,以往中小银行还可以依赖国有大行在银行间市场进行拆借,但现在大银行也开始力不从心。相较而言,国有大型银行更缺钱,因为面对的都是“大户”,即面向大型企业发放大额度贷款。言下之意,越是大银行,资金压力越大。照此推理,“大户”既能“撑死”人,还能“噎死”人,现如今某些“大户”却“掌控”着国有银行的命脉。这既是国有银行长期以为“捆绑”所谓的“大户”问题所在,又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更揭示了国有银行的一个大“漏洞”。

拷问之三:银行“抢钱”何此这般多花样?如理财产品层出不穷,收益率日渐看涨,预期年化收益率5.5%的理财产品已十分普遍,而同类产品在年初时的收益率仅为3%左右。市场人士指出,季末时点发行的超短期理财产品多为银行间资金紧张,揽存需求所致。笔者以为,如果各大银行集中发行理财产品怪象仅仅源自与季末银行揽存压力有关的话,那相比2010年而言,银行理财产品已呈现出短期化、预期收益率高涨的特点,然而,截至6月21日,银行共发行理财产品7891款,这其中又“暗示”了些什么呢?不得而知。

拷问之四:银行每季末为何不惜血本揽存?每每临近季末,各大银行为冲时点揽存不惜代价,各显身手,成本一路走高,某国有银行对1000万元以上的存款许诺千分之二的奖励,而且只需在银行里停留几天,纯粹为季末平头寸使用。照理说,在资金压力的逼迫之下,银行甚至可以主动减免一些费用鼓励资金回流。已有数家银行暗示,鼓励居民对按揭的房贷进行提前还款,而此前对于提前还款银行尚有诸如收违约费,一年内不得提前还款等各种限制性规定。其实,这就是变相的“揽存”,也没花多大“血本”,这是值得推广和提倡的,没必要为了“一笑而过”的流动资金而“热脸贴冷屁股”。

拷问之五:各银行高息揽存为何明目张胆?所谓高息揽存就是商业银行为了吸收存款擅自提高或变相提高存款利率,这种行为严重破坏了金融秩序,而且是违法的。且高息揽存由来已久,为了打压这种行为,曾几多次颁布法令严厉叫停高息揽存。2010年9月,银监会更是痛下杀手,对六家银行开出了罚单。时至今日,高息揽存仍是屡查屡犯,禁而不止,似乎已然成为各银行之间的潜规则。纵观各家高息揽存的手段,可谓是花样繁多,高招不断,返点、回赠有之,有奖储蓄、报销费用有之,更有甚者竟出现了“存款送金条”,可见各家银行为了争揽存款是不惜血本甚至是不择手段。

诚然,银行之所以高息揽存其主因很多,一是贷存比的压力。二是负利率的环境。三是不合理的内部考核机制。应该说,高息揽存的危害性是很大的,一是产生金融风险。二是产生恶性竞争、扰乱金融秩序。三是滋生违法行为。当务之急,为有效打击高息揽存,笔者认为,一要控制信贷发放规模和速度。二要改革内部考核机制,实行贷存比日均监管。三要严格执行《中国银行业存款业务自律公约》。四要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拓宽利润增长空间。如当前的各种贴息、现金奖励、赠送物品等高息揽存的行为,种种的竞相抬价或变相抬高利率势必使得家底不厚的银行“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甚者,高息揽存使得银行的工作重心集中于价格竞争,从而忽视优质服务和产品创新,这样很明显不利于银行的长期发展。

说到底,缺钱是银行发行大量理财产品的主要动力。银行对银监会存贷比的日均考察思路还未完全转过来之前,择每个季末、月末调动“帮忙资金”来冲时点,这都不为过;再者,在流动性收紧的背景下,银行发行理财产品来达到年中、季末的存贷比考核标准,这也可以理解……无论如何怎样,无论方式方法如何高明,银行借助季末的存款量来制定资金运用的话,都会产生“失真”的情况,所以奉劝银行揽存还需理性对待。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