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公考制不一定是个好东西
www.fjnet.cn 2011-07-08 16:44  熊传东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2011年,湖北省公务员招考参考人数为历年之最。各级机关提供5098个职位,平均15个人竞争一个职位。全国范围来看,公考热依然在升温。

放眼望去,人如潮水的“考试大军”再度引发一连串对于公考的冷思考。尽管砭多褒少,但追逐公务员的热情丝毫未减,反倒再次刷新纪录。自然成为今天舆论焦点。

回溯人们的就业观和志向取舍:70年代,到城市去,到部队去,到能生活得好一些的地方去;80年代,到大学去,到夜校去,到可以拿到文凭的地方去;90年代,到美国去,到法加去,到一切不说中国话的地方去;00年代,到国企去,到外企去,到年薪百万的地方去;10年代,到党政机关去,到公务员队伍中去,到一辈子不失业的地方去。进入21世纪,公务员考试热潮一浪高过一浪。

诚然,“公考热”犹如一场场“大火”越烧越旺,究竟是谁点燃了这把“火”?到底又是谁让这把火“旺”起来?究竟有多少人“患”有“从政”欲望?“七情六欲”为何偏偏燃烧了公考这把欲望“火”?此等问题,值得我们探究,更多的是反省与深思。

这年头呀,“产业”是见缝插针,殊不知,“公考热”随之还诞生了一份“产业”,诸如公务员考试培训班成追捧对象,学费动辄上万。尽管“公考保过班”、“真题解析班”、“瞒天过海班”等费用高昂异常,明知此钱出的冤枉,但依然有人“随波逐流”。无论从报名热度还是考试难度,“公考”均已超过高考、考研等其他大型考试。

针对近几年来出现的“公考热”现象,笔者提醒公务局:公考热急需降温期待恒温——如此“热”既不利于人才合理布局,又不利于提高公务员科学选拔程序;提醒追热者:公考制不一定是个好东西——公务员不是每个人一生的“独木桥”,也不是每个人一生的最后归宿;奉劝就业者:公考热犹如一把自焚大火——这把火如果烧得不“旺”,既会影响到自己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再认识,又会伤及自身对理想的追求与梦想。

笔者现通过三个问题逐一解读和剖析“公考热”从普象到怪象直到乱象的演变“轨迹”。

第一,为何出现“公考热”,而且还愈演愈烈?

特别是近两年来,公考热走过白热化阶段后呈现一派持续升温之势。就湖北2011年公考比率平均15个人竞争一个职位而言,这个“热”还有度,有地时候,甚至出现上千人竞争一个岗位的盛况,如此“热”已上升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究其因,到底有哪些因素在助长“公考热”这把大火呢?笔者以为,一是铁饭碗的心理作梗,从而上演当今大多数女性们发起了“要嫁就要嫁公务员”的世纪呐喊;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那种强烈的“官尊民卑”的“官本位”思想,已渗透到了一些人的骨髓,出生就为“做官”,“做官”为“当权”;三是公务员在人们心中形成的世俗传统观点凝聚成了人生最佳职业观;四是工作稳定、“牢靠”,可以说,公考能够“一锤定音”,不担心轻易被开除;五是人们普遍认为公务员福利好,如在大多数单位取消福利分房的大环境下,如今公务员还能享受其福利分房的待遇,还有,公务员根本不用购买“几金几险”,却能享受一般人不可能拥有的“多金多险”,再如,就连公务员子女都可享受所“捆绑福利”什么医疗、上学等优惠政策;六是深受当前我国就业渠道狭窄所致,公考成为了高校毕业生的唯一“前途”;七是在社会资源分配不均衡的前提下,市场引导“不作为”,加之就业者自我创业意识淡薄。

笔者以为,要想打破“公考热”,一要健全和完善,并打通现有的就业渠道;二要合理布局社会资源和人才资源的均衡配制;三要引导就业者,特别是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四要实现社会各岗位“福利同等”与“资源共享”,因为大多数报考公务员者,都是冲着其“丰厚”的福利制度迎难而上的;五要通过各种宣传在全社会形成“人尽其才、各尽所能、平等就业、福利共享”的资源、分配与就业良序。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