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教育讲堂 > 正文

劳动教育“补课”要立足实际

2015-08-04 07:01:38 王聃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日前,教育部联合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负责人指出,当前中小学生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缺乏,出现了一些学生不会劳动、轻视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

中小学生不爱劳动,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诚如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这名负责人所说,近年来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受到较大程度的削弱,不仅劳动课已难觅踪影,甚至连曾经的“勤工俭学”一词都不再被提起。

以教育部的名义下发专门的意见,并设立劳动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工作目标,其善意需被肯定。但同样可以确定的是,教育部的这纸通知,会招致另一场不认同的讨论。在当下的语境中,应试教育依旧左右着学校课程的设置,劳动教育到底能否被每个学校认真执行,仍值得怀疑。

在我看来,中小学生的劳动教育,之所以陷入教育部不得不专门下文纠偏的境地,原因固然在于应试教育无形中侵占了劳动教育的时间,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整个社会并未形成真正尊重劳动者的氛围,劳动者也常常难以获得对称的报酬,当劳动不再是一件光荣的事情,学校本身更会失去劳动教育的动力。

对于这种社会氛围和社会认知,《人民日报》曾经有一个形象的描述——“未富先懒”,而其中最值得警惕的是,不少人都失去了勤劳的动力。为什么会出现此种变懒的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左右一个人上升的因素已经太多,而劳动本身对于普通人来说,不再具备激励性。

教育部专门下发文件抓劳动教育,其效果有待观察。当下而论,要让中小学生的劳动教育落到实处,一方面需要教育部门继续出台细则以及相应的考核指标,使相关学校不会把劳动教育继续形式化;另一方面,要加快顶层设计层面的改革,用改革给普通人勤奋劳动的动力,用社会公平重塑勤劳的自觉。如此,崇尚劳动才能真正成为一个社会的共同价值观,劳动教育也才能成为中小学教育自觉的动作。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