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道德温情比立法治孝更可靠
2017-02-08 10:20:27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2月6日,市政府法制办发出关于征求《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办法(修订草案)》意见的公告。公告指出,欢迎各界人士通过网络发送电子邮件或者以信函方式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2月7日《重庆晨报》) “常回家看看”入法,曾一度掀起轩然大波。在质疑声与支持声的夹缝中,它的效力似乎并未很好地走出纸面条文。平心而论,将“孝悌”伦理纳入法律范畴,在当今社会虽显得很有必要,但总叫人伤感万分。规定再强硬,措施再得力,仍会遭受那些无德不孝之人的“软抵抗”。此次重庆拟写红头文件,提倡子女应常电话书信问候老人,打破了地域和时空的限制,或是一种新的尝试。 “常回家看看”之“常”饱受诟病,在于没有设置具体的量化标准。细则上的空疏,必然会招致规定的形同虚设。重庆拟写的草案中规定,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以及其他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以电话、网络、书信等方式问候老年人。显然,这里的“经常”也没有作出具体的时间约定,难免会在实施过程中生出事端。但愿广纳民意后,在正式出台时有所完善。 据联合国预测,到2020年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将达1.67亿人。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越来越严峻,养老问题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其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如何满足老人的精神需求。留守老人、空巢老人在我国农村贫困地区普遍存在,对于那些在城市打拼的蚁族、鼠族、农民工来说,回家看望老人就像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借助于网络、电话、书信等形式满足老人的精神需求,是一个比较折中的办法。或许有人会说,以法治孝,是在拿法律“绑架”道德和孝心。这不无道理。可在我们身边,强行或者变相要求老年夫妇分居,子女各养一方的情况有之;自己组建的家庭住着新房,让老人留住在旧房甚至危房的情形有之;常年在外打工,一年到头很少打电话问候老人的现实有之……凡此种种,说明对于某些群体,道德规范已然无效,有赖于法律予以强制性规定。 年已古稀的老人,不求吃喝不求穿,白发苍苍皱纹满布,只希望儿女子孙可以过得幸福。徘徊在村口,望眼欲穿的,是儿女归来的身影;独守于旧居,心里念叨的,是儿女传来的问候。这些简单的期许,为何在有些子女身上就那么的难?难到抽一根烟的时间给父母去个电话的时间都没有,难到一年365天回家看望父母的时间都没有。我的父亲是一名交警,平时工作也很繁忙。但无论有多忙,他每周也会给老人去几个电话,每月都会前往看望两次。我想,所有的“难”,不是因为路途太遥远,也不是消费不起电话费,而是渐渐忘记了自己从哪里来,忘却了那份孝心和感恩之心。 如果连立法提倡儿女问候老人都会失效,就很难想象这个社会的孝道已经沦落到何种地步了。笔者宁愿看到,“以法治孝”只是引起人们对孝道的重视,而非真的拿冷冰冰的法律强制伦理道德。对于精神慰藉,量化标准太难了,法律能够起到的作用也太有限。法德并举之余,更重要的是唤醒道德温情,尽己所能让老人感受到实实在在的精神慰藉。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