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 时政观察 > 正文

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积极探索

2023-12-08 09:51:45 作者:李宗尧 来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光明论坛】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积极探索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指出,长三角区域要“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积极探索”。长三角区域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区域之一,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还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孕育地和积极探索地。在这里,良渚古城等遗址实证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和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起源;在这里,党的革命历史和实业报国传统蕴藏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在这里,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强大内生力量。

长三角区域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重要源头地之一,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厚植了历史底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华文明的现代延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更深入地学习理解中华文明,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

长三角区域在距今一万年左右就有人类定居生活的踪迹,是世界范围内最早确认栽培水稻、出现稻作农业的地区。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实现了文明因素从量的积累到质的变化,为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形成注入了“长三角基因”。回顾历史脉络,长三角区域江海交汇、南北交融,多种文化在这里碰撞演变、各种文明在这里汇聚交流,涵养了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文化性格和勇于开拓、锐意进取的奋斗精神,书写了中华文明发展历程上浓墨重彩的辉煌篇章,持续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着丰厚的精神滋养。

长三角区域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孕育地,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精神源泉。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前所未有的劫难,长三角区域在这一时期的现代化探索,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有着特殊的精神价值。

长三角区域是党早期的重要活动地区。党的一大在这里召开,《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在这里问世。从这里出发,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真理之光激活了中华文明的基因,成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主心骨。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红色文化,蕴含着先进的科学理论、崇高的理想信念、不屈的革命意志、无私的为民情怀、朴素的优良传统、不懈的斗争精神,为实现民族复兴的奋斗历程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长三角区域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积极探索地,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内生力量。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面对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的交流碰撞,我们更应坚守好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

长三角区域地处改革开放前沿,从发轫于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大包干”,到由乡镇企业创造的“苏南模式”、民营经济为主的“温州模式”,从浦东开发开放到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从“浦江经验”到“千万工程”,长三角地区为全国改革开放积累了丰富经验,也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当中走在前列。数据显示,2022年,长三角三省一市经济总量达29万亿元。近年来,地区内收入分配格局不断优化,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逐年减小,绿色发展动能强劲,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更加协调统一。长三角区域既拥有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也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优质的公共服务体系,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在新一轮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中,长三角区域将更好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的光明前景,当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探路先锋。

(作者:李宗尧,系江苏省委党校教育长、教授,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